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34章 南陽隆中一茅廬,草堂裏論道天下!

關燈
第134章 南陽隆中一茅廬,草堂裏論道天下!

契靈之書上,文字緩緩演化。

卻見上面出現了這樣幾個選項。

選擇一:【南陽隆中一茅廬,時值亂世,你隱居在此,靜觀天下變化。】

選擇二:【你的父親貴爲一族之長,因母是從妾,又是狄人之女,所以,你在諸子中名分最低,屬於地位最低的那類庶子。然而伱小就敏而好學,膽識過人,不似諸兄紈絝,久而久之,被立爲世子,可你卻有更大的野心……】

選擇三:【你自幼家境貧苦,母親更在分娩後患病去世,父親無力請乳母給你哺乳,一度打算拋棄你,幸得恩人餵養,才勉強活了下來。】

選擇四:【你出身宗室,曾擔任一個掌管刑罰獄訟的小官,因秉性耿直,得罪了不少人,故而升遷緩慢,然而你毫不在意,淡然處之。】

蘇澈看著這幾個選擇,不由得皺起眉頭。

這一次的選擇項目,依舊是四個。

不過,此前出現過兩尊神話級英靈,劉邦和朱元璋,果然已經消失不見了。

當初真的只是三選一。

這些偉大的神話級存在,是不可能繼續留在這裏,再給你一次機會的。

他們性格高傲,給了你一次機會,你卻沒有珍惜,哪可能還能再給一次機會的?

別說他們,就算其他傳奇英靈,也基本不會再給第二次機會。

蘇澈實在是想得太美了,得隴望蜀了屬於是。

不過。

這是早就預料的結果,蘇澈也沒有失落,能契約一尊神話級的英靈,還是始皇帝嬴政,他已經很滿足了。

雖說嬴政出手的一招便花了蘇澈三十萬靈幣,可那效果,卻是毋庸置疑的恐怖,直接讓蘇澈奪冠。

三十萬靈幣,花得很值!

蘇澈將諸多雜念拋之腦外,認真看著眼前這四個選項。

在看到第一個選項的時候,蘇澈眼皮一跳,南陽隆中一茅廬,又是時值亂世,難道這是傳說中的諸葛亮?

這可是一位重量級的存在!

但問題是……

此前有傳言,有大宗師契約了臥龍諸葛亮,那現在出現在自己眼前的,是誰呢?

另外一個模仿諸葛亮的迷弟嗎?

不得不說。

很有可能。

蘇澈還記得,上一次模擬的過程中,出現了一個誤導人的選項。

【還在你在年幼的時候,你便和一位勇武的將軍,在敵方萬軍之中,殺了個七進七出!】

如果是一般人,還真信了……

所以。

蘇澈按耐住自己激動的心情,將目光看向其他幾個選項。

選項二,你的父親貴爲一族之長,因母是從妾,又是狄人之女,從這些有限的條件中來看,應該是那一位!

趙無恤!

他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大夫和趙氏家族首領,諡號爲“襄子“,所以史稱“趙襄子”。

他雖然出身卑微,但因爲敏而好學,膽識過人,得到父親的關註。

據說有一天,趙鞅的兒子都長大成人。

趙鞅對所有兒子說:“我將一寶符藏在常山上,你們誰尋得者有賞。”

他們都騎馬奔常山尋找寶符,卻都空手而歸。

只有趙無恤回來說:“我尋到了寶符。”

趙鞅問他在哪裏?

趙無恤回答:“憑常山之險攻代,代國即可歸趙所有。”

趙鞅聽了後非常欣慰,只有趙無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。

不久,趙鞅就廢掉了世子趙伯魯,破例立趙無恤爲世子。

這位大佬是趙國的開創者,是三家分晉的其中一家之一,一手造成了老秦人東出之路的最大阻礙。

蘇澈沒想到,自己剛剛模擬完秦始皇的一生,這位趙國的開創者,竟然會青睞自己。

這是啥意思?

“趙無恤,最起碼是傳奇的存在。”

蘇澈暗暗點頭,隨後看向第三個。

這一個選項,信息含量遠不如第二名,同樣是介紹了家庭的情況,可類似這種情況的,簡直不要太多。

蘇澈思考了半晌,得出了一個疑似的目標。

可能是宋武帝劉裕?

這位東晉至南北朝時期的劉宋開國皇帝。

這一位的經歷和選擇三的描述相差無幾,所以很大可能是這一位。

不過,蘇澈也不能完全確定。

蘇澈看向第四個。

選擇四,出身宗室,曾擔任一個掌管刑罰獄訟的小官,因秉性耿直,得罪了不少人,故而升遷緩慢……

這又是誰呢?

蘇澈一時半會兒,還真想不起來。

可以確認身份信息的文字實在是太少了,即便是蘇澈,也很難猜測出來。

蘇澈搖了搖頭,將目光再次看向第一個選擇。

南陽隆中一茅廬,這位到底是真,還是假呢?

如果是真,那證明此前有人契約的諸葛亮,不過是他的分身……

要不要賭一把呢?

蘇澈又看向其他幾個選項。

如果是穩妥期間的話,選擇第二個,或者第三個,顯然是最好的。

可問題是,如果第一位真是諸葛亮的話,那有可能是神話級的存在。

盡管比不上嬴政的神話高階,但如果以知名度而言,至少是神話初階的存在。

都說那本三國演義,爲他增添了神話色彩。

但實際上。

其實演義裏的諸葛亮,還沒有正史裏的強。

演義裏根本就沒寫諸葛亮治國,這直接就砍去了一半。

此外,演義裏寫的軍事戰爭幾乎都是靠所謂“計謀”。

而這在現實中是行不通的。

絕大部分的戰爭,陰謀詭計,從來是下下之道,用陽謀戰勝對方,堂堂正正之戰,才是最無解的手段。

陰謀,詭計,從來都是上不得臺面的東西。

還有。

演義中的諸葛亮,就像是個坐輪椅的弱書生,整得和某個‘我不是退役只是沒人要’的癱瘓電競選手一樣。

但實際上,歷史中的諸葛亮,出將入相,文能落筆安天下,武能上馬定乾坤。

和某位身高兩米多的夫子一樣,諸葛亮同樣是身高一米九幾,孔武有力,刀能入石,擅長一手以德服人。

正史中,對諸葛亮打仗的描寫是這樣的:密如風雨,疾如風雷,進不可擋,退不可追,晝不可攻,夜不可襲擊,多不可敵,少不可欺。

此外,在後世史學家的眼中,他是這樣的:

行法嚴而國人悅服,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。

及其兵出入如賓,行不寇,芻蕘者不獵,如在國中。

其用兵也,止如山,進退如風,兵出之日,天下震動,而人心不憂。

亮死至今數十年,國人歌思,如周人之思召公也,孔子曰‘雍也可使南面’,諸葛亮有焉。

毫無疑問,歷史中的諸葛亮,比演義之中要厲害太多。

當然,如果你拿他的打仗能力,和韓信白起這個級別的存在來比的話,那肯定比不過的。

可這並不意味著他打仗不行,即使是諸葛表現最弱的作戰能力,司馬懿都沒能贏他。

在治國方面,他更是可與管仲、蕭何甚至周公、伊尹相提並論的一等一的傑出政治家。

蘇澈猶豫了半晌,最終還是選擇了第一個。

他決定賭一下。

既然已經契約了一尊神話級英靈,賭一下也沒什麼,哪怕賭錯了,也無傷大雅。

反正天命杯已經結束了,他都拿到冠軍的獎勵了。

選擇一出,其他選擇紛紛消失,契靈之書上出現了這樣一句話。

【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】

這一句話,出自《誡子書》。

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垂髫時期的諸葛瞻之書。

語淺而意蘊深刻。

蘇澈眼前閃現過這樣一個畫面。

諸葛亮滿懷希望的看著自己的幼子,期待著他快點成長起來,期待他能繼承自己的志向。

與此同時。

書中的文字開始演化……

【漢靈帝四年,你出生在瑯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。】

【你的父親給你取名爲亮。】

先看到那些畫面,再看到這一行行文字,蘇澈頓時松了一口氣,看來自己賭對了。

竟然真的是諸葛亮!!

漢靈帝四年……漢靈帝,這不是劉宏嗎?

這老小子,真是好久不見了。

蘇澈的嘴角,不由得浮現一抹淡淡的笑容。

和劉宏打了不少交道,和這家夥算是老朋友了,沒想到還能再看到他的名字。

這些念頭一閃而過,書中文字還在演化。

【諸葛氏是瑯琊的望族,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,你父親諸葛珪曾擔任兗州泰山郡丞。】

【你有一個哥哥,兩個姐姐,隨著你漸漸長大,你又多了一個弟弟。】

【在你三歲那年,你的生母章氏病逝。】

【在你八歲那年,你的父親因病去世。】

三歲喪母,八歲喪父,這個開局簡直不要太慘。

在封建時代,父親是一家之主,也是一個家的頂梁柱。

頂梁柱的崩折,毫無疑問,會給這個家帶來了很大的變化。

蘇澈看著這些文字,眼前閃現一幕幕畫面,他能清楚的感受到,諸葛亮兒童時期的悲傷和迷茫。

不過這一次,並沒有給蘇澈在幼兒時期就開始模擬的機會。

如果給他這個機會的話,憑藉那一手醫術,蘇澈說不定能逆天改命,挽救諸葛亮父母的生命。

可惜這些文字一閃而過,並沒有給出選項,蘇澈並沒有親自幹涉的機會。

很快。

文字還在演化。

【此時你的兄長諸葛瑾已經十五歲,他負責承擔起奉養繼母的義務。】

【而你,以及你那年幼的弟弟諸葛均,和尚未出嫁的兩個姐姐,全部由叔父諸葛玄撫養。】

【這一年,你的叔父諸葛玄得到袁術的器重,被任命爲豫章太守,你和年幼的弟弟和兩個姐姐,跟著叔父一同前往。】

【又一年,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,你的父親決定去荊州投奔劉表。】

【幾年後,你的叔父諸葛玄因病去世。】

【你已經再無依靠,此刻,你的選擇是……】

【一,謀求官職,二,開始隱居,三,到處游學,四,親自幹涉。】

來了。

選項環節,終於來了。

蘇澈認真看著這幾個選項,不由得挑了挑眉頭。

一,謀求官職,這恐怕不行。

在這個時代,諸葛亮的出身並不算差,最應該做的不是急著去當官,而是擴大自己的影響力,只要出了名,根本就不用怕沒官當。

此外,這也不是原本的路線。

二,就地隱居,這是前世諸葛亮的選擇,選擇這個應該是最穩妥的。

三,到處游學,這同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如果一直隱居的話,是不可能成長起來的,到處看看,張一張見識,也很不錯。

隨後,蘇澈看向第四個,親自幹涉。

要親自幹涉嗎?

蘇澈有些猶豫。

按照原本的軌跡,諸葛亮會在隆中的茅廬中,隱居的同時,和朋友一起到處游學,拜訪親朋好友,不可能一直宅在隆中。

劉備三顧茅廬時,第一次去的時候諸葛亮不在家,第二次去的時候也不在,這可不是故意放鴿子。

等到了第三次去的時候,諸葛亮正在午睡。

隨後劉備耐心等待午睡結束,最後諸葛亮才順勢出山。

如果讓蘇澈在這個時間點親自幹涉的話,那他不可能什麼都不做,慢慢等待一切按照歷史進程進行。

蘇澈最大的風格就是不按照套路出牌,如果讓他親自幹涉,肯定會影響歷史的發展。

那這東漢末年的三國,又會朝著一個不可控的方向發展。

一切的進程,都會因此而改變。

諸葛亮生平的最大宏願是什麼呢?

匡扶漢室,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。

如果蘇澈不按照劇本行事的話,恐怕很難得到諸葛亮的認可……

可問題是……如果這一切真按照歷史進程的話,等到天下大勢已定,蘇澈真的能比諸葛亮做得更好嗎?

蘇澈不太確定,若讓一切都按照歷史發展的話,那他也就失去了他的最大優勢。

而且。

一切都按照原本的劇情來走,那實在是太無趣了。

在這一個選項出現時,蘇澈思考了良久,過了半晌,還是做出了決定。

他的選擇是——

親自幹涉!

先幹涉再說!

蘇澈一陣恍惚,再次睜開雙眼,手中有著一本書,一旁的幾個好友拍掌吟著。

“步出齊城門,遙望蕩陰裏。

裏中有三墳,累累正相似。

問是誰家墓,田疆古冶氏。

力能排南山,又能絕地紀。

一朝被讒言,二桃殺三士。

誰能爲此謀,相國齊晏子。”

這這首樂府詩,名爲《梁甫吟》,是諸葛亮最近所寫的一首詩,此刻拿出來,讓大家品監一番,幾個好友在看到這首詩後,忍不住吟誦起來。

這首詩看似平平無奇,但實際上卻是層層推進,語語相銜。

這首詩兩用問答句式,都處在詩的關鍵處,既起醒目作用,又使文氣免於平實。

雖然語言質樸而少文采,但句句簡潔,文雅而不艱澀,明白而不淺俗。

簡單來說,雖然沒什麼文采,卻寫得挺精彩的。

這首詩是諸葛亮碣觀古今之士道與治道,有所感慨而作。

幾個好友也明白,諸葛亮的文采很一般,也沒有過於在意文筆細節方面的問題,開始討論起這一首詩的內容。

事實上,哪怕諸葛亮的文字造詣上雖然很一般,但他的出師表,卻是千古名篇。

陸游說:“出師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?”

蘇軾說:“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,而開物成務之姿,綜練名實之意,自見於言語。至《出師表》,簡而盡,直而不肆,大哉言乎,與《伊訓》、《說命》相表裏,非秦漢以來以事君爲悅者所能至也。”

諸葛亮的文章,從不堆砌語言、辭藻上的華麗,其內容才是他真正想表達的。

此刻寫出這一篇文章,在這亂糟糟的世道中,卻是以史爲監,借古諷今,隱晦的表達自己的器量。

這幾個好友分別是石韜、徐庶、孟建。

幾人平時游學讀書,這三人都是力求精熟,將每個字句全部鉆研透徹,所以他們的文采要遠超諸葛亮,寫一些詩句看上去要美很多。

諸葛亮則不同,他讀書都是囫圇吞棗,從不去關註書中的辭藻文采,而是觀其大略,研究這本書的真正內涵,了解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麼。

也正是因爲這一點,雖然諸葛亮的文采不行,但他的好友卻明白,他是一個真正有才學的人。

此刻他們讀完這首詩後,都在認真研究,越發覺得不俗。

過了半晌,徐庶稱讚道:“孔明,這首詩真是不錯啊,初讀有些意思,越讀越覺得精妙,非常的有味道。”

石韜點了點頭說:“是啊,並沒有堆砌辭藻,卻十分有內涵,這首詩,就像是孔明你的爲人一樣。”

孟建笑了笑,調侃道:“詩如其人?”

蘇澈緩緩搖了搖頭,說道:“在幾位兄長面前,這首詩實在是不值一提,貽笑大方了,不值得如此稱讚。”

隨後幾人促膝長談,暢聊自己的人生和夢想,暢聊未來。

徐庶說:“我也不求未來能如何,只求能當個縣令、縣長,造福一方平安就心滿意足了。”

蘇澈聽了這話,笑著說:“元直兄(徐庶),你才華不俗,將來必然可以官至郡守,甚至更高。”

徐庶聽了這話,心情很是不錯,郡守是什麼概念?

一郡之太守,算是地方大員了。

這個官職,他根本不敢想,可諸葛孔明竟然能說他官至郡守,甚至更高!

比郡守更高?

那豈不是州牧了?

他這樣的人,也能當州牧嗎?

徐庶覺得這個有點太遙遠了,就連想象都想象不來!

他們幾人家世一般,雖有一腔理想,但終究是沒有展現的機會。

“哈哈,孔明看人最準了,說元直兄能當郡守,那以後肯定能當郡守!!”一旁的石韜大笑著說道。

這話吹得徐庶心花怒放,他搖頭笑著說:“你們也太擡愛我了。”

“那我呢?”孟建笑著問蘇澈。

“孔明,你覺得我能當什麼官職?”石韜也跟著問道。

蘇澈想也不想的說:“公威兄(孟建),廣元兄(石韜),你們二人,具是才華出衆,足以可以升任郡守、刺史!”

“哈哈,我們也能當郡守和刺史嗎?”孟建笑著說:“可惜今日州平(崔鈞)沒來,否則也讓你看看,州平能當個什麼官職!”

“那孔明你以後呢?你以後能做什麼官?”石韜看向蘇澈,開口問道。

“對啊,孔明,你還沒說你自己呢?”孟建笑著問道。

“孔明,他能做到什麼官?”徐庶也跟著問道。

聽著三人的追問,蘇澈笑了笑,卻沒有說話。

他自有一腔抱負。

他要解民衆之倒懸,拯生靈於塗炭!

挽狂瀾於既倒,扶大廈之將傾!

讓山河重現本色,使百姓安居樂業!

這等理想,自然不好直接說出來。

見蘇澈笑而不言,幾個好友也沒有繼續追問。

平日裏的相處,他們都知道孔明的性格,知道他的肯定有了不得的夢想。

既然孔明不願意說,那他們也沒有繼續追問,如果強行逼問出來,說一些驚世駭俗的話語,反而導致冷場了,這可就不好了!

此後又聊了一番平時讀的書,蘇澈聽著他們說的那些書,恍惚間,仿佛回到了當初模擬張仲景的時光,那個時候,他也看過類似的書。

一時間,蘇澈忍不住唏噓感慨。

隨後,幾人又談論起當今天下,這個混亂的世道……

很快,夜深了,蘇澈和這幾位好友一起抵足而眠。

在這個時代,招待朋友,那必須要和他們一起睡覺,不然關系就生分了。

雖然有點擠,而且徐庶的腳還有點臭,但沒辦法,只能忍一忍了……

因爲第一次和這麼多朋友擠著睡,蘇澈左右睡不著,便皺著眉頭想了想,在心中算了一算時間。

此刻他十七歲,在原本的歷史上,他是27歲時出山,也就是說,十年後。

出山時,因爲過於年輕,所以關羽張飛等人看不起諸葛亮。

劉備對他們說道:“孤有孔明,如魚之得水。”

關羽等人聽了也就不再說什麼了。

事實上,這個時期的諸葛亮,還沒有徹底成長起來,雖然有滿腹才華,可一上來就大展拳腳,那自然不可能。

在原本的歷史上,得等到劉備入川後,諸葛亮鎮守荊州,諸葛亮此時的治政能力初步顯示出來。

此後,諸葛治蜀,更是他內治的巔峰時刻。

他發展農業、興修水利,推廣蜀錦,將蜀漢治理成了天府之國,還搞活了蜀漢經濟,擁有了與其他兩國相抗爭的實力。

當時吳魏兩國的絲綢錦緞都來自蜀漢,這極大的推動了蜀漢經濟的發展。

可以說,歷史上的諸葛亮,是三國最大的商業鬼才。

據《三國志》裴松之註中引用《零陵先賢傳》記載,劉備入主益州之前,答應了打下益州,府庫裏的財產將士們隨便分。

結果打下來之後,劉備信守承諾,錢分完了,劉備又開始擔心起軍費不足了,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,更何況這麼大個集團的日常開銷。

這個時候,劉備的手下有一個鬼才,名字叫劉巴。

他給劉備出了個餿主意:錢不夠,印就完事了!

他建議劉備鑄造直百五銖錢,也就是一種價值爲一百枚五銖錢的新貨幣,這樣廣泛收集民間的五銖錢,又可以鑄造更多的直百五銖,這樣一來,財政問題就解決了。

也就是說,空手套白狼!

原本價值一錢的五銖錢,稍微加工一下,多加一些銅,變得更精美了,就值一百枚五銖錢!

這的確解決了劉備的財政危急。

史書記載:“備從之,數月之間,府庫充實。”

但問題是,這一招從本質上來說,就是收割蜀地百姓的韭菜,屬於竭澤而漁,根本不考慮貨幣貶值的問題。

這和後來朱元璋印的寶鈔有些類似。

錢不夠用?

印就完事了!

反正就是放水,反正就是膨脹,只要錢流通起來,那經濟就會變得更好,一切就業問題就迎刃而解了,不是嗎?

朱元璋這一手是從元朝這裏學來的。

元朝其實是一個在金融上十分超前的朝代,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以紙幣爲主要貨幣的朝代。

朱元璋作爲一個從元朝過來的人,他對於紙幣有著特殊的偏愛,他十分喜歡印刷寶鈔(紙幣),愛拿這一張張憑空印出的紙去換取物資。

然而元朝發行寶鈔,至少在前期還是有保證金的,嚴格執行銀本位制度,而朱元璋印寶鈔從來就沒考慮過保證金的問題。

洪武二十九年三月,朱元璋發動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北伐——第十三次北伐。

燕王朱棣率軍在大寧兩次大敗北元軍隊得勝還朝,朱元璋一開心就賞賜了朱棣一張面值一百萬兩的寶鈔。

朱元璋不僅拿寶鈔當真錢花,就連給朝廷大臣們的工資,都是直接發的寶鈔。

不得不說,這寶鈔,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明朝初期的財務問題。

一直到朱允炆時期,他的軍費都來自於瘋狂印刷寶鈔。

可到了朱棣時期,隨著不斷印刷寶鈔,貨幣嚴重超發之後,寶鈔越來越不值錢了,幾乎和廢紙沒有多少區別,這讓熱愛戰爭,想要建立功勳的遠征大將軍朱棣十分之苦惱。

爲什麼這寶鈔,他老爹,他侄子,都能瘋狂印刷,用來充當軍費,反而到了他這裏,卻不行了呢?

紙鈔的問題,和蜀漢這直百五銖錢,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,蜀漢後期的財政情況,恐怕會出現一個大問題!

正所謂超發一時爽,一直超發火葬場,時間長了,經濟糜爛,底層民衆那可就民不聊生了。

爲了針對這種情況,諸葛亮將這份泡沫風險,轉移到了吳國和魏國,只要讓他們也用蜀國的錢,把蜀五銖變成“國際通用貨幣”,那這財務泡沫問題,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
大放水的泡沫,可能會造成的貨幣貶值,讓大家一起來承擔,雖然蜀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,但影響會相對小很多。

如此一來,蜀國也能一直大放水,一直超發貨幣,從而保證自己在經濟上的絕對領先。

說白了,就是不僅收割國內的韭菜,還收割其他國家的韭菜,全天下割韭菜!

爲了完成這一目標,諸葛亮就想到了蜀錦。

蜀錦作爲上等的布料,一直以來都是最熱門的商品,這些蜀錦大量出口到東吳和曹魏,一度出現了“魏則布於蜀,吳亦資西道”的景象。

正因爲蜀錦是蜀地的特產,並且是高附加值產品,諸葛亮就拿到了主動權。

於是乎,諸葛亮規定凡是購買蜀錦的一律要用蜀五銖來結算!

吳、魏兩國的官員一看,直接傻眼了,蜀五銖是個什麼玩意?

一枚五銖錢,等於一百枚五銖錢?

上面印一個百,你就給他算一百啊?

這tm還不是一株五銖錢嗎?

這個世界上,從來就不缺少聰明人,那些人一眼就看出其中問題,覺得這可能會出現問題,自然不願意接受這個條件。

你想空手套白狼,哪有那麼容易?

於是乎,諸葛亮又想了個辦法。

先是規模化。諸葛亮帶頭在家種了800棵桑樹,並號召百姓商賈都來參與種桑養蠶,種的人多了,那價格自然就降低了,這就導致蜀錦比起其他布料有明顯的價格優勢。

其次則是國營化。諸葛亮設置了錦官,集中了76000名織工,並且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。根據地方史料記載,諸葛亮曾教授民衆織錦知識,至今苗族人還把五彩錦叫作武侯錦。

如此一來,蜀錦的價格便宜,工藝先進,規格統一,品質上乘,自然也是銷路大開。

哪怕其他吳國和魏國的領導人不想被割韭菜,但誰讓蜀錦是個硬通貨呢,架不住民間的自由通商。

通過這一招泡沫轉移,割其他國家的韭菜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算是“錦本位”。

此外,除了蜀錦,還有蜀鹽也被諸葛亮官方營業了,使得蜀鹽的產量倍於魏吳,同樣是物美價廉。

無論是購買便宜的蜀鹽還是便宜的蜀錦,都必須使用蜀國的五銖錢。

也就是價值100的一枚五銖錢!

這錢上面文所寫,大概意思是:一枚直百五銖的價值可以與一百枚五銖錢的價值相等。

我說他價值一百,那就價值一百!

隨著不斷的通商,久而久之,蜀五銖漸漸就在吳、魏兩國通行了起來,甚至一度都超過了他們本地的貨幣數量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可由不得吳國和魏國的官方不同意了。

這兩國的領導人,也只能硬著頭皮用了。

後來孫權賞賜呂蒙一億錢,用的就是蜀五銖。

別說中原的國家,隨著貿易的進行,蜀國的蜀五銖,甚至流傳到了中亞地區,在國外廣爲流傳。

蜀國的財政問題,也從竭澤而漁,變成了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。

真是割韭菜一時爽,一直割韭菜一直爽!

憑藉著優渥的經濟,蜀國不過數百萬人口,卻能供應十幾萬的大軍,七年北伐五次,原因就出在了這裏。

要知道的是,十幾萬的大軍,每天所吃的糧食,最起碼得消耗數百萬人的糧食才行!

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,這得多麼優渥的家底,才能這麼玩?

老秦人都不敢這麼玩。

可以說。

諸葛丞相的經濟眼光,絕對是一等一的存在……

原本蘇澈還不知道如何破局,此刻神游太虛,想著歷史中發生的那些人和事,漸漸的,總算是有了一些頭緒,有了一些不值一提的大膽想法。

從商,這可是蘇澈的老本行。

當初的一手龐氏騙局,差點玩崩了漢末的天下,最終竟然莫名其妙的圓了回來,最終還是殺死了三國,讓三國沒能到來。

不過,那是漢末,天下還未亂的時候。

現如今,天下已經開始亂了,很多事情做起來也沒那麼方便了,再想覆制當初程錦錢莊的風光,顯然不太可能了。

雖然此刻諸葛亮不過十七歲,但天下已經發生了很多大事。

先是黃巾起義,然後是張角戰死,接著有董卓作亂京師。

董卓廢了少帝劉辯爲弘農王,立了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爲帝,也就是漢獻帝。

這一年,曹操號召各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,次年,董卓焚洛陽,遷都長安。

隨後王允設計,讓呂布殺死了董卓。

又一年,李榷郭汜圍長安,殺王允,敗呂布。

同一年,曹操擊敗了青州黃巾軍,收編爲青州兵,實力壯大。

此後曹操東征徐州,大敗陶謙,陶謙病亡,劉備領了徐州牧。

隨後呂布占了徐州,劉備投奔曹操。

這些是去年的事情。

今年同樣發生了一件大事,袁術在壽春稱帝了。

如今亂世已至,再想提前殺死三國,顯然是有些不切實際。

回想了以前,蘇澈又開始認真思索起來現在的情況。

隆中在南陽,而南陽又是荊州,荊州的劉表,雖然是漢末羣雄之一,但實際上卻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。

手裏哪怕有再好的牌,如果不打出去,那也贏不了。

劉表雖然遠交袁紹,近結張繡,據地數千裏,帶甲十餘萬,稱雄荊江,先殺孫堅,後又常抗曹操。

可從一開始,劉表就沒有鯨吞天下之志,好於坐談,立意自守,而無四方之志。

這樣一個人,在這亂世,只要一死,這偌大的家業,便會分分鐘分崩離析。

想清楚了這一點後。

次日。

蘇澈離開了隆中,一路趕到了襄陽城。

諸葛亮此刻所在的隆中山,就位於襄陽城的二十裏外,說近不近,說遠也絕對不算遠,地理位置非常優越,相當於郊區大別墅了。

隆中還是三郡交界處,東臨南郡襄陽,西南接漢中郡房陵縣,北臨漢江,隔江就是南陽郡鄧縣鄧城,交通十分方便。

在這樣一個地方隱居,可不一般,特別在這個亂世,隱居這種行爲,更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擁有的。

比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,就是如此,同樣算是隱居。

要知道的是陶淵明的時代,同樣是一個無比混亂的亂世,屬於政局不穩的兩晉南北朝中的東晉。

在這樣的時代,普通人連一口飯都吃不飽,活生生餓死不知凡幾。

隱居這種行爲,真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。

諸葛亮的情況也差不多。

電視劇裏王朗在兩軍陣前罵諸葛亮爲諸葛村夫,然而諸葛亮自然不可能是什麼真村夫。

前面說過,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投奔了劉表,二人的關系十分好。

隨後叔父諸葛玄將諸葛亮兩個姐姐嫁給了襄陽豪門,爲諸葛家在襄陽打下了立足的根基。

歷史上,諸葛亮還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爲妻。

黃承彥是當地豪門,他的夫人是襄陽豪門蔡瑁的姐姐,他的小姨子是荊州刺史劉表的小老婆。

也就是說,黃承彥是劉表的連襟,而諸葛亮娶了黃承彥女兒爲妻,就和劉表攀上了親戚。

有了這些有背景的親戚,就需要經常走動,鞏固關系。而諸葛亮的這些親戚,也都居住在漢江沿岸,從隆中出發能方便往來。

漢江邊,襄陽城裏的劉表府邸也是諸葛亮常去的地方之一,劉表長子劉琦和諸葛亮關系很是親近。

此刻。

當蘇澈來到襄陽城後,采買了一些禮物,便直接去了劉表的府邸,沒多久,劉琦就來找了過來。

“孔明,好久不見啊,哈哈哈,你住得那麼偏,我都沒辦法經常去找你玩了!”劉琦憨笑著說道。

劉琦長得人高馬大,爲人憨厚,對待朋友,完全沒什麼心機,此刻這一番話,是他的真實想法。

劉琦還有個弟弟,叫劉琮,因爲這個弟弟,他逐漸失去父親的寵愛。

不過這個弟弟更是蠢笨,劉表病逝後,蔡瑁等人廢長立幼,奉表次子劉琮爲主,此後曹操南征,劉琮直接舉州投降。

然後曹操就說了一句經典名言:“生子當如孫仲謀,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。”

意思是生兒子就要像孫權,劉表的兒子就是豬狗一樣的貨色。

這一句話看似罵了一個人,但好像又罵了三個人,孫權躺槍,劉琦也被罵了。

不得不說,曹老板在內涵這一方面,還是很有一手的。

蘇澈聽著這話,連忙行了一禮,認真說道:“新元兄,好久不見,無恙否?”

“無恙無恙!只是最近少了一個朋友,實在是寂寞得很呢。”劉琦笑著說。

這話說得含糊,想要帶過這個話題。

可蘇澈卻看出了劉琦神色之中的異樣。

他盯著劉琦的雙眼,繼續問道:“新元兄,真無恙耶?”

劉琦聽著這話,頓時一楞,有些尷尬的說:“的確有些事情,我想請教一些問題……”

蘇澈微微一笑,說:“新元兄,你我是什麼關系?必然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!”

“是這樣的……”劉琦開口說起了最近自己遇到的問題。

章節報錯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